部落格

《心理界限》​尊重自己的意願,3個練習讓你輕鬆設立「心理界限」重拾完整自我。

▋為什麼我要讀這本書?​ ​

第一次聽到「心理界限」這個詞,​ 是做心理諮商的時候,​ 與老師討論自己對於某些狀況的反應及感受,​ 老師提到了「心理界限」。​當時我聽得懵懵懂懂,​ 但想更了解自己,在忍耐忍受、與自己原則不一致的情況下,自己內在的情緒及感受變化,回家便找了這本書來看,希望能夠透過這本書更了解「心理界限」是什麼。​ ​

這本書在說什麼?

​ 「心理界限」,​ 指的就是每個人在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。​超過某個特定範圍,​就會有一種被勉強、逼迫的感覺。作者透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「心理界限」故事情境,帶領我們走入別人的故事,從別人的故事中看見了自己的影子。進而往內探尋內在的自己,一步步改變自己的行為。​ ​

▋這本書給我的兩大收獲!​ ​

了解自己有「心理界限」!​ ​

過去不知道自己有「心理界限」,​當自己為了滿足別人的需求或期待時,​不停地改變自己的原則及標準,​一直不斷的撒退,​ 只覺得心裡隱約有一種被勉強、逼迫的感覺。那個不舒服的感受,​ 是因為超出我心理上能夠接受的極限。我這才明白,​ 心理界限是看不見的,​ 但並非不存在。​ ​

以自己為優先,堅守界限​

《脆弱的力量》一書作者布芮尼。布朗,對心理界限下的簡單註解。​ 她說:「界限,就是什麼可以,什麼不可以」​。當你的善良有原則,感性有底限的時候,別人才會真正的尊重你。我們以為以自己心理界限優先,是不是會讓自己變成一個難相處的人?

作者讓我更加明白,當我們擁有健康心理界限的時候,我們能明確地知道自己的原則,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,並且有能力清楚地表達。只有自己你的心理界限清楚了,別人也更能清楚知道你的原則,這才是一種對等的關係,​ 更能尊重彼此的界限,以禮相待。 ​ ​ ​

▋誰適合閱讀這本書?​

❶無法拒絕別人請求的人​
❷對別人的要求來者不拒的人​
❸答應或拒絕別人後,內心彆扭的人​

Facebook
Email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