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神老師&神媽咪
出版社:平安文化有限公司
我是在懷孕之後才開始追蹤神老師的,也才發現許多媽媽朋友們也都有追蹤她,更加深了我對她的好奇。
我對她的最初印象是,熱心幫助學校弱勢孩童的國小老師,從她每天長篇文章中,我看見了她對教學及生活的熱情。當我得知她的女兒是遲緩兒時,我驚訝卻也開始理解神老師為何投身演講,分享自身的經驗和理念,期望更多人用平等的態度對待特殊生。
在疫情這段期間,我閱讀了這本書,平實的文字寫著神老師親身走過的路,每個故事都讓我一次次反思。無論你是否有孩子,推薦你一起來讀一讀,讓我們一起成為「能為孩子帶來善意之光的大人!」
以下與大家分享我在閱讀中有所感的部份。
▌讓我們戴上「善意」的眼鏡
書中「過動兒的需求」一文寫到,神老師剛接觸到過動兒學生時,非常在意孩子在上課時頻繁拿文具、玩具玩耍的動作,也因此時時感到神經緊繃。為了不讓過動孩子不去拿文具或玩具、不影響到其他同學,神老師開始制止他的行為,但無論怎麼做,孩子手上就是得拿一個東西把玩。
在神老師收光他手上所有東西,換來的是孩子開始剝手皮、啃指甲,原來少了那些東西,孩子開始焦慮了。神老師開始跟孩子的媽媽討論,讓孩子改拿其他可以訓練手握力指力的東西,同時也與孩子做好不影到他人的約定,這個方式奏效了!「同樣一個孩子,同一個動作, 我們看待的方式不一樣時,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。」
另一個例子,也是個好動男孩的例子。男孩好動,上課坐不住,可想而知上課常會影響到同學,被同學責罵討厭的情況時常發生。無論老師如何協助都無法改善情況。而在一次換位置後卻改善了,為什麼呢?原來坐在他身旁的是個情緒穩定且專注的孩子。不受好動孩子的動作而有情緒反應,在好動男孩快要有誇張行為前會口氣堅定但情緒穩定的制止他。
▌讓自己成為那個正向的力量
我一直相信人與人之間互相牽引的力量,可以正向也可以負向。許多自我成長書籍,也都鼓勵我們要多與正向的人在一起,無非是正向的人的正能量與正向思考。與其我們接近正向的人,何不從自身開始,一個善念,一個感恩,一句道謝,每天都累積一些正向能量,改變自己,一切都會不一樣!
「在孩子的成長路上 沒有孩子想要故意犯錯,沒有孩子想要學不會,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它的意義。
很多時候,不是孩子不願意改變,而是我們沒有找到對的方法。」
我在書中,看見了神老師如何為自己的孩子爭取受教權,如何找到特殊兒的需求,幫助他們,更看到她如何去教育一般的孩子們同理特殊兒。當我成為了母親之後,這份用心及勇敢很觸動我。更提醒自己教導孩子打開心胸,接納各種不同,懂得同理心及尊重他人。一起共勉之。